血魔之怒能提供40%最大生命值的护盾,那么它适合哪些英雄出呢?
前言
王者荣耀中血魔之怒是一件非常冷门的装备,几乎没有英雄会去选择它,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血魔之怒被动效果是生命值低于30%时会获得持续8秒的30%最大生命值护盾,这使得它的触发有以下两种“意外”情况发生:
1,有时遇到敌人高爆发伤害,血魔之怒还未触发英雄即阵亡,阵亡后血魔之怒才触发。
2,生命值低于30%时,无论英雄是否处于战斗中,只要血魔之怒cd转好直接触发,无法掌控。
所以在S17赛季更新内容中,策划将它的被动改为了主动效果(如下图所示),自此血魔之怒的出场率有所上升,但从S17赛季至S19赛季这三个赛季我个人的对局来看,血魔之怒依旧很少有玩家会去选择。

S17血魔之怒的重做
那么这件能够提供40%最大生命值护盾的血魔之怒,究竟适合哪些英雄去选择呢?
血魔之怒的优劣势

血魔之怒
优势:
1,高额物理攻击力。
在防御装备中可以提升物理攻击力的装备只有两件:反伤刺甲和血魔之怒。
反伤刺甲可以提供40点物理攻击力,而血魔之怒在开启主动技能后一共会提供20+80=100点物理攻击力,所以在防御装备中血魔之怒可以提供的物理攻击力最高。

反伤刺甲提供40点物理攻击力
而在攻击装备中,也仅有破军和无尽战刃提供的物理攻击力高于血魔之怒。

破军提供180点物理攻击力

无尽战刃提供130点物理攻击力
因此血魔之怒虽然是一件防御装备,但实际上拥有非常强大的攻击属性,尤其对于需求物理攻击力的英雄而言,对于输出能力的提升较大,这是它的优势之一。
2,高额生命值。
血魔之怒可以提供1000点最大生命值。
众所周知虽然生命值属性对于伤害的抵挡效果并不如单一物理或法术防御,但也更加全面,因为生命值属性可以变相抵挡包括物理、法术以及真实伤害在内的所有伤害类型。
所以血魔之怒提供的高额生命值对于英雄的坦度有一定的提升。
3,高额护盾值。
血魔之怒开启主动技能后会逐渐获得最大生命值40%的护盾值,这个护盾值会随着英雄的最大生命值提升而提升,即最大生命值越高的英雄血魔之怒提供的护盾值就越高。
打个简单的比方:假设英雄有10000点最大生命值,那么他在开启血魔之怒后即可以逐渐获得4000点护盾值,这个护盾数值还是相当高的,能够承受大量伤害。
类比于张飞坦度重要来源之一的大招:张飞的大招在释放时会获得自身最大生命值40%的护盾,实际上与血魔之怒可以提供的百分比最大生命值的护盾是相同的,但不同点是张飞的大招可以直接获得满护盾,而血魔之怒是逐渐获得。


张飞大招
所以提供高额护盾值是血魔之怒最重要的优势所在,血魔之怒提供的护盾值可以大幅提升英雄的承伤能力,对于坦度的提升明显。
4,主动技能冷却时间较短。
装备分为攻击、防御、法术等等类型,但我个人将一类装备定义为保命装,这一类装备包括:名刀·司命、纯净苍穹、贤者的庇护、血魔之怒、辉月、炽热支配者以及救赎之翼(不常用),即可以在残血状态下有可能帮助英雄生存下来的装备。
这类装备有主动效果的,也有被动效果的,而主动效果装备因为共用冷却时间,所以我们通常只会选择一件。
在这些主动效果的保命装备中,纯净苍穹、辉月都是90秒冷却时间,而血魔之怒只拥有60秒的冷却缩减,它的主动技能在这些装备中拥有最短的冷却时间。

辉月90秒冷却时间

纯净苍穹90秒冷却时间
另外最常用的保命装贤者的庇护冷却时间为150秒,且只能使用两次,而名刀·司命冷却时间也长达120秒。
所以血魔之怒相对于其它保命装而言,可以在对局中可以更为频繁地为英雄提供保命能力,能够作为贤者的庇护次数使用完或名刀·司命进入冷却之后的备选保命装,这也是它作为保命装备的优势所在。
劣势:
1,逐渐扣除当前血量,逐渐提供护盾。
血魔之怒在使用时会逐渐扣除英雄当前30%最大生命值,逐渐提供40%最大生命值的护盾。
这意味着在英雄当前血量越高的情况下,使用血魔之怒损失的生命值也会越多,虽然提供的护盾值相比损失的生命值更高一些,但血魔之怒的护盾拥有持续时间,等到护盾消失之后会损失较多生命值,如果护盾存在时间内并没有承受大量伤害,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
例如:英雄在满血状态下开启血魔之怒,等到护盾持续时间结束,实际上英雄本身被血魔之怒扣除了30%最大生命值。
所以血魔之怒只有在残血状态下使用才能获得最大化收益,在高血量的情况下收益较低。
而又因为血魔之怒是逐渐提供护盾值的,那么当英雄在战斗中残血状态下使用血魔之怒时,如果受到敌方较高的爆发伤害,可能英雄还未完全获得护盾即阵亡。
因此血魔之怒的主动技能需要玩家在战斗中把握好使用时机,高血量时使用收益低,低血量时使用有风险,保命能力不够稳定。
2,护盾被真实伤害针对。
真实伤害可以无视护盾(除了瑶的真实护盾)直接作用于英雄的血量,所以血魔之怒这件装备被拥有高额真实伤害的英雄所克制。
同时因为血魔之怒使用时还会扣除自身血量,在遭遇拥有真实伤害的敌人时,还会起到反作用,加速阵亡速度。
所以当敌方阵容伤害类型中拥有较多的真实伤害时,并不适合去选择血魔之怒这件装备。
3,持续时间短。
血魔之怒提供的护盾值只能持续4秒时间,持续时间较短。
打个简单的比方:在战斗中你开启了血魔之怒的主动技能,如果此时敌人有意识地拖延血魔之怒的持续时间,比如保留高伤害技能,利用控制或位移技能“风筝”你,那么血魔之怒的护盾将发挥不了承伤作用,等到护盾时间结束,你则会非常容易被击杀。
所以说护盾持续时间短也是血魔之怒的劣势所在,持续作战效果不佳。
那么血魔之怒适合哪些英雄选择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护盾。
护盾(瑶真实护盾除外)可以抵挡除真伤伤害以外的所有伤害类型,其实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值。
我们都知道生命值是可以通过物理防御、法术防御、减伤等等途径来提升其“质量”,即这些属性越高,生命值能抵挡的伤害也就越多。
护盾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么这也意味着当英雄的这些属性越高,护盾的“质量”也就越高。
所以适合选择血魔之怒的英雄前提需要具备一定的坦度,那么护盾才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承伤作用,而这类英雄大多是战士或者坦克英雄,另外因为血魔之怒拥有较高的攻击属性,所以这类英雄最好还需求一定输出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坦克英雄较为适合选择血魔之怒。
坦克英雄通常技能会为其提供较高的坦度,并且装备上会更多的选择防御装备,所以当他们获得血魔之怒的护盾时,护盾的承伤能力也会非常出色,选择血魔之怒可以进一步提升坦克英雄的承伤能力。
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张飞:如果他拥有血魔之怒,那么开启血魔之怒并且释放大招后,他短时间内一共会获得80%最大生命的护盾值,仅护盾就可以承受相当于整条命的血量伤害,并且因为他会选择较多的物理和法术防御,护盾的承伤能力也较强。
所以类似于这种本身就具备较高坦度的坦克英雄,比较适合选择血魔之怒。
2,需求输出能力提升,并且拥有较强回复能力的战坦英雄非常适合选择血魔之怒。
血魔之怒的护盾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英雄的承伤能力,但护盾拥有持续时间并且会扣除英雄的血量,所以一些拥有高回复的战坦英雄在获得血魔之怒护盾的时间内,可以通过护盾承伤的同时,回复自身较多的生命值,同时血魔之怒提供的高额物理攻击力可以有效提升这些英雄的伤害。
例如:程咬金是一名拥有高回复能力的英雄,并且他也需求一定的输出能力。
他可以在战斗中通过大招高额的回复能力来达到承受大量伤害的效果,那么如果程咬金选择了血魔之怒,他就可以利用血魔之怒的护盾在承伤的同时,使用大招回复大量的生命值,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承伤能力,并且血魔之怒提供的100点物理攻击力对其输出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同样的道理,如白起、狂铁等既拥有高回复能力,也需求一定输出能力提升的战坦英雄,非常适合去选择血魔之怒。
3,需求输出能力提升,并且拥有减伤技能的战坦英雄适合选择血魔之怒。
拥有减伤技能的英雄选择血魔之怒,开启主动技能后获得的护盾也拥有更强的承伤能力,而且减伤属性相对于单一的物理或法术防御而言,伤害减免效果更全面,所以这类需求一定输出能力提升,并且拥有减伤技能的战坦英雄适合选择血魔之怒。
这里要特别提到曜这名英雄,曜的大招可以将所受伤害的40%在2秒内结算,这相当于他在刚受到伤害时拥有40%的减伤,之后这40%伤害再在2秒内结算。
他并不适合选择名刀·司命这件装备,因为即便触发了名刀·司命,后续2秒结算伤害可能也会将其击杀,而血魔之怒则恰恰是非常适合曜选择的保命装,2秒结算的伤害可以被血魔之怒的护盾值所抵挡,并且血魔之怒提升的物理攻击力对曜的技能伤害有较大的提升。


曜的大招
4,敌方阵容中真实伤害高,都不适合选择血魔之怒。
上文中已经提及真实伤害非常克制血魔之怒的护盾,所以当敌方阵容中有较高的真实伤害,例如吕布、马可波罗等英雄,所有类型的英雄最好都不要去选择血魔之怒,因为护盾起不到很好的承伤效果。


总结
血魔之怒能够提供高额的护盾值,对于一些坦度较高、拥有较强回复能力或者减伤技能的英雄而言,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承伤能力,并且还能提升一定的输出能力。
但因为护盾会被真实伤害所针对,所以在遭遇敌方拥有较高真实伤害的阵容时,这件装备能够发挥出的作用就较低了!